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491节(2 / 3)

加入书签

飞机?”

“从尾翼来看的确如此!”秋山健一回答。

“那么,它是怎么飞过来的?”冈村宁次又问。

这可把秋山健一难住了,他也不知道答案。

在他们的思维里,如果是飞机就必须要有人驾驶,否则就飞不起来更无法飞到目标上空。

于是,这个问题就进入了死胡同。

看着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的秋山健一,冈村宁次就愤怒的下令道:“继续做你的工作,直到把这东西完整的拼出来为止!”

秋山健一赶忙应了声“是!”,就慌慌张张的拿着照片和资料出去了。

刚走出门,秋山健一就暗暗叫苦。

尾翼之所以能拼出来,那是因为距离爆破部较远,其它部位尤其是炸药部……只怕已经变成粉末与沙土融为一体了吧,这要拼出来可不是人能完成的事啊!

但冈村宁次是上将,他下的命令又岂是他这个无名小卒能质疑的?

想了想,秋山健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目前这阶段就让部下装出很努力的样子,等八路军下一回再使用这种装备,如果不是在夜里……那就看到了吧!

自大狂

冈村宁次这些动作,给八路军难得的准备时间。

这段时间,八路军就加快“高火”的生产速度,几批人昼夜不停的赶工,将产量增加到了三十五枚……

之前每天生产三十枚,加快速度后居然还只生产三十五枚?

当王学新听到这产量时有点意外。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这是错怪兵工厂的工作人员了。

之所以“加快速度”也只增加区区五枚,是因为没“加快速度”时已经是昼夜不停的加班加点了,于是几乎没有进步空间,日产三十五枚已经到了工人们能做到的极限。

这其间苏教授还赶回来一趟……这段时间,苏教授的工作主要是在兵工厂那负责指导生产并进行初步测试把质量关,和志民则在前线配合部队对“高火”的使用。

苏教授之所以赶回来,是因为他听说王学新要把仅有的十枚“高火”全打出去。

这一来苏教授就慌了,他张口就骂:“年轻人就是容易冲动,亏他还是个带兵打仗的营长,这么沉不住气,能成什么大事?”

原地来回走了几圈,苏教授就坐不住了,把手里的工作交给助手就搭上运补给的马车往运城赶。

也难怪苏教授这么着急。

在他的想法里,“高火”这东西跟火箭弹差不多,都是精度不高需要靠量取胜。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高火”射程远、装药量大,火箭弹射程近、装药量少。

既然是需要靠量取胜的东西,你才十枚就迫不及待的打出去,那不是浪费吗?

这可是兵工厂的工人昼夜不眠辛辛苦苦的赶出来的,就让这家伙随随便便一个命令就打光了!

不行,不能让这家伙胡来!

然而,等苏教授赶到完县机场匆匆忙忙的找到和志民的时候,却见和志民一脸喜色。

“老苏老苏!”和志民一见到苏教授就兴高彩烈的迎了上去:“你来得正好,跟你说件事……”

“你等会儿!”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高火’打了吗?”

“打了!”和志民点了点头:“昨晚打的!”

苏教授重重的叹了口气,抱怨道:“你怎么不劝劝那个自大狂呢?”

苏教授背地里给王学新取了个外号,叫“自大狂”。

因为他觉得王学新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别人说不行的他偏要这么干,原本需要长时间测试的他偏要短时间完成,搞科学没这么搞法的吧?这简直就是乱弹琴!

更气人的还是,这家伙最后居然还真做到了!

这让苏教授又是服气又是不服气。

服气是因为人家就是做到了,成果摆在那,看得见摸得着,不服不行。

不服气,则是因为以苏教授乃至所有研究员包括和志民在内的认知,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这要是能,那就代表他们这群研究员毕生所学都比不上这个毛头小子了!

然而……

和志民无奈的回答:“我是劝了吧!可是你也知道,王营长那人能劝得动吗?”

苏教授“唉”了一声,又叹了一口气,可惜那十枚“高火”,抓瞎了。

然而,和志民接下来的话却让苏教授惊得眼镜都差点掉在地上了。

“不过好在没劝动!”和志民说:“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十枚中了七枚,端掉了鬼子整个炮兵阵地!”

苏教授都怀疑自己听错了,他愣了好一会儿,眼睛眨吧眨吧的,舌头舔了舔干涩的嘴唇,问:“你……你说啥?十枚中了七枚?”

“是啊!”和志民回道:“你没听说吗?我军对鬼子实施‘特种作战’,一举炸毁鬼子重炮阵地。外面说是‘特种作战’,其实是‘高火’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