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415节(2 / 3)

加入书签

庙的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此刻二人还没有真正进入古寺之中,正身处于近些年才新建的石牌坊放生池附近。

不过不远处的两匹石雕马却是来路不凡,这是从宋代保存至今的。

旁边的注解也介绍了这两匹石雕马的来历。

这两匹石雕马原在宋太祖赵匡胤之女,永庆公主驸马的墓前。

后来便是由当时都古刹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成为了各地游客,前来必要来此打卡之地。

走进山门之后,便能看到西侧有一座重修古刹的碑文,这是当年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时,由名家撰写而成的。

此石碑人称断文碑,仅仅是看着过去一眼便有浓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二人漫步于林荫小路之中,终于来到了古刹正门。

这种牌坊式的一门三栋石砌弧卷门,自古至今都是这古刹正门。

整个门体分为三个部分,象征着佛教文化中的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

一步踏入其中,就意味着步入解脱门,断绝世间红尘纷扰。

红色的门楣上嵌着夷陵山古上的青石题刻,乃是东汉遗物,更是整个古厦中最早的古迹之一。

正式进入了山门之后,便会看到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块墓碑。

这也是全大夏唯一一座寺庙中,入门见碑之地。

都面对这块墓碑上写着圣僧古韵高僧之墓,而西面则是一块无字碑。

苏云有些疑惑的来到了这块无字碑旁边的注解栏前,细细的查阅了一番,紧接着便眼前一亮。

原来这是当年古韵高僧的遗愿,希望能够生死之时将自己一分为二。

刻有名字的碑下,藏着古韵高僧的袈裟,而另一块无字碑下则是葬着古韵高僧的身体。

“为求空身镀袈裟,青灯常伴水月瑕,苦求真我难真我,口口称佛难见佛。

忽有一日终明悟,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这是古韵高僧在临终前亲笔写下的偈语,字里行间都充斥着遗憾。

这样的一位世人敬重的得道高僧,却在临终之时苦恼自己未能真正的悟透大道。

将自己一分为二藏在寺院两侧,也意味着临终之时,古韵高僧豁然开朗,弃了肉身,只将代表着正法的袈裟,做自己的衣冠冢。

古韵高僧临终前的名物是否会与超凡状态有关?

这是苏云在看到这寄语之后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

因此他没有和其他相克,那一般直奔大雄宝殿而去,反而是沿着寺庙中的指路牌,不去寻佛只见僧。

在这座古刹的正西方,屹立着一座高僧殿。

而高僧殿内供奉的正是古韵高僧的塑像。

此刻远远望去就能够看到不少信徒甚至都跪到了殿外,能来这里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佛家弟子。

大部分香客拜佛只为求愿,但在这里拜登却是为了求心。

苏云和徐佳佳来到了高僧殿外,旁边则是篆刻着古韵高僧的生平。

这位高僧二十五岁出家,一生苦修,这并没有任何著作。

直到临终之时,一作即色游玄论,让古韵高僧成为了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其宣扬的即色本空思想,也成为了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这位大师真奇怪,一生苦修,却只在临终之时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可为何在他墓碑留下的偈语上,却又充满了遗憾?”

徐佳佳说者无心,但苏云听者有意。

他没有说话,只是大步的从信徒中穿行而过,径直进入了大殿之中。

所有的信徒都在跪拜,可苏云此刻却站在了众人与高僧塑像面前。

仿佛信徒们拜的不是高僧,而是苏云似的。

当苏云站在古韵高僧的塑像前时,在超凡状态的帮助下,那种玄妙的观感再度出现。

高僧塑像的周身,星星点点的金色光芒,让苏云欣喜不已。

果然,这位古韵高僧也曾进入过超凡状态,并留下了超凡气息。

这气息中仿佛带着一股极强的吸引力,促使着苏云缓缓的伸出手,朝着这股若有若无的气息触碰了过去。

刹那间浮云的脑海中便如走马灯一般,开始映现出多个画面。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苏云仿佛亲眼见到了古韵高僧的一生。

最初出家的古韵高僧苦苦修行,却不知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心心念念,却又得不到任何回应。

这一度让古韵高僧感到苦恼,他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参透六道,更愧对于三宝的身份。

因此在二十八岁那一年,古运高僧脱下了袈裟并发誓,在真正明心见性之前,绝不穿上袈裟,绝不受人敬仰。

可一年一年过去,在这古刹之中,古韵高僧依旧没能解开自己心中的苦恼。

这也让他越发郁郁寡欢,整日坐在佛前冥思苦想。

也正因为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