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473节(1 / 3)

加入书签

李善微微颔首,转身看向张文禧,“准备干粮、清水,补充战马、军械。”

其实在座的人都已经猜到了李善想干什么,陇州本就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三千大军并别驾张世隆都已经战死,兵力本就不足,还要防御随时可能南下的梁军甚至是突厥,实在没有余力南下援助仁寿宫了。

为今之计,只可能是邯郸王李怀仁率数百亲卫急行南下。

看着兄长急匆匆的走出去安排诸事,张文瓘不禁感慨,怀仁兄可真忙啊。

两刻钟后,李善率六百余亲卫并近千战马,一路狂飙,向着仁寿宫方向而去。

南城门外,众人目送数百骑兵的背影渐渐消逝,常达叹道:“些许年,如此英杰,唯当年秦王相仿。”

诸人纷纷点头赞同,在很多人看来,邯郸王李怀仁与秦王李世民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双十之龄,以战功称雄天下。

长史杨则轻声道:“陛下立国,数年内秦王南征北战,澄清宇内,高束京中,这数年内,邯郸王异军突起,数破突厥,扬威塞外,以战功论,不弱秦王。”

“怀仁兄每每遇难,但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山东、马邑、朔州无不如此。”张文瓘朗声道:“数百精锐迅捷南下,仁寿宫必无恙!”

其他几人都没吭声,常达在心里祈祷李善能及时赶到仁寿宫,能再一次上演力挽狂澜的好戏,否则自己可能难逃此劫。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的周二郎正驱马向北疾驰,他从天台山的后山艰难攀爬而下,好不容易回到汧源县……当时李渊已然领亲卫北上了。

如果李善没能及时赶到仁寿宫救驾,这个锅很可能会砸在陇州总管常达头上……谁让你贸然出兵导致大败,若非如此,李善也不会北上了。

亡羊补牢

差不多就在李善启程南下的时候,长安皇城的东宫内,留守长安的三位宰辅裴寂、陈叔达、封伦默然无语,但投向端坐上首的太子李建成的视线中都带着复杂的情绪。

裴寂是最早发现异样的,昨日急报入京,梁军长途奔袭仁寿宫,陛下在返回长安的途中遇袭,败回天台山,依山而守。

毫无疑问,这是要长安这边立即遣派大军去解围……陛下、秦王、大量朝臣以及嫔妃、皇子都被困在了仁寿宫。

第一个看到战报的裴寂第一时间去了东宫,这位宰辅说句实话,无论是才干还是名望都是平平无奇,无非是因为当年与李渊的关系才得以身居高位,与堂兄裴世钜完全没法比。

换句话说,裴寂就算是想做坏事都坏不到哪儿去,当年弄死了刘武周,主因也不在于他,而在于李渊本人。

但裴寂没有在东宫找到太子,等了好久都已经入夜了,李建成才被找回来,还一脸的不悦……这件事让裴寂非常奇怪,太子不在东宫,甚至可能不在太极殿,到底去了哪儿呢?

在看到军报之后,李建成先是大惊失色,嚷嚷着要亲自率兵去援,但在短暂的慌乱后,李建成突然沉默下来,并且以已经入夜为理由,选择第二日召集宰辅、幕僚共议……显然,这位大唐的皇太子并不像李渊认为的那样的仁厚。

其实这也正常,历朝历代,夺嫡之争,为了那张皇位,父杀子,子弑父,兄弟手足举刀而向,都是便饭家常。

这难道不是个上天赐予的好机会吗?

岐州临近京兆,泾州已然兵败,陇州又遭梁军来袭,而其他几个州府要援救岐州都是需要绕道的,这也是李渊将希望寄托在长安援军的主要原因……京兆出兵,最为快捷。

如果京兆不迅速出兵,而梁军全力猛攻,有不小的希望能攻破仁寿宫。

这对李建成来说,难道不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如果秦王战死,李建成东宫的位置就稳如泰山,如果李渊也死了,李建成那简直就是……一劳永逸,至少提前十年登基称帝。

陈叔达窥见太子脸上不由自主,控制不住的喜色,想了想垂下头去,虽然他持身公正,向来不偏不倚,但在关键时刻也保持了沉默……这种皇权之争,自己又没有依附东宫,何苦掺和进去?

中书令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虽然紧锁眉头但也没吭声,目前的局势,这位前隋著名的谄臣选择明哲保身……只是在心中暗暗焦急,要知道齐王李元吉也在仁寿宫呢。

这时候,太子最心腹的几位幕僚都到了,魏征第一个站了出来,“梁军数日前击破灵州,殿下已于京兆召集府兵成军,当遣良将领军北上。”

对魏征这种人来说,这几句话算委婉的了,没有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而是在给太子一个阶梯下……没有第一时间发兵,那是因为没有选定良将领兵。

太子中允王珪打量着李建成的神情,悄然走到封伦、陈叔达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两人对视了眼,都退出了显德殿。

殿内没有外人了,王珪才走到李建成身边,“殿下此举不妥。”

李建成脸上浮现出挣扎的神色,做出这种选择,他其实还有其他不可告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