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251节(1 / 3)

加入书签

按理来说,即便是骑兵,可北京距离居庸关也要近得多。

但奈何,当初多尔衮入关以后,将八旗编制中的军民部落,大都也迁入关内。

八旗制度军民一体,有些类似于唐初府兵、明初卫所,故而大军入关以后,又大肆跑马圈地,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满洲户口此时也在北京周边。

林林总总,大计有二三十万之数,却是不大可能马上出关。

对此,当得知离间之策事败后,清廷上下顿时陷入空前惶恐当中,一如当年崇祯十七年时,李自成打到居庸关外时,崇祯君臣的心境。

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各寻出路。

有的主张直接不管其他八旗丁口了,只带着两黄旗,和一众宗室,迅速出关,断尾求生。

也不乏胆子硬的,觉得可以先趁明军初至,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次,将其牵制在外,为撤离争取时间。

当然,亦不乏期待南面掘河之策奏效的……

-------------------------------------

天津三卫,即天津左、右、中三卫合称,是北京东面门户,亦是重要的北方海防关口。

崇祯十二年,为了防御满洲势力侵犯,在天津城周围建造了七座炮台,故而,虽说之前那般声势,只是清军为了延迟李定国的疑兵,但天津并非毫无防备军力。

而明军由于急于行军北上,队伍之后,却是没有带上炮营的重炮。

但并非意味着李定国就没有火炮可用了,因为就在同时,自锦州壶芦岛方面的海军炮舰,就已经越过渤海湾,驶入天津卫外的大沽口。

这个路线,倒是和后世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舰队一致。

城中守将,正是当初让突袭北京城外的王愬碰过的钉子,眼下已经被提拔为镶黄旗步军营统领的苏克萨哈。

以及所属十几个牛录,三千多号人马,以及万余绿营而已。

而且到了这时候,城中士气,早已是风声鹤唳,各路人马蠢蠢欲动,处在崩溃边缘。

所谓兵败如山倒,当明军踏上北直隶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北方的满清士气都在迅速瓦解。

此时明军兵锋距离北京不过二百里,满清治下的各府县官吏乃至军中绿营军士,都在自寻出路,哪里来的战心?

于是乎,李定国才刚抵达天津城外,大沽口方向的明军炮舰,对着岸边炮楼一顿轰炸,就迅速引发天津城内动乱。

苏克萨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如此形势,实在别无他法。

最后干脆竟是咬牙打算带着三千多镶黄旗军士突围

而李定国哪里能轻易放过?苏克萨哈尚未能出城门,这边明军步卒甲士,就已经在炮火之后,攀附攻城。

城中绿营士卒毫无战心,望风即降,只是一个时辰,明军都没有付出多大伤亡,各处城楼便全部易帜,将还没出城门的苏克萨哈堵在城内。

而在此时,让明军上下都有些不适应的战斗开始了。

面对四面被围的境况,三千清军先是奋战半个时辰,伤亡不到两成,只待诸将苏克萨哈身陨之后,就全部主动弃械投降。

在以往八年的战争中,清军八旗精锐,给明军留下的印象,从来都是极为坚韧耐战,非是伤亡殆尽,否则别说投降,主动撤退、溃散都是少见。

但眼前的天津卫中,两千多镶黄旗最精锐的步军营甲士,居然大片开始主动缚手投降。

待李定国派人主动讯问以后才知

原来,清廷所谓最后的底牌,两黄旗,此时早就已经被掏空了,过去八年多的战争,消耗了满洲大量青壮,两黄旗部分兵力被调往辽东,大部又要留在北京,天津这边的人马,都是临时凑出来的。

而明军摧枯拉朽之下,士气崩溃的,又岂止是绿营而已?

八旗兵又不是铁做的,同样会贪生怕死,面对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而明军方面,本就不乏八旗反正的先例,当初于浙江反正的镶白旗杜尔德,此时都已经捞到伯爵,位同总兵了。

如此一来,出现大规模主动投降,倒也不算稀奇。

李定国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勒马进入战后的天津诚

相较于河南、陕西等地,北直在过去乱世中,所受的破坏算是比较小的,况且满清入关以后,也将这里视作自己腹心之地,客观上为经济恢复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两侧街道,民房坊间都是关门闭户,天津在过去作为北方漕运终端,向来十分繁华,但随着朱由榔光复南京,南北隔断以后,漕运跟着断绝,已经变得萧条起来。

张名振、刘文秀纷纷相随

经过这些天并肩作战的经历,纵使张名振本人亦是心高气傲之辈,也为李定国本领折服,勉强愿意尊这位小自己六岁的“西军旧将”为主。

尤其是前几日,清廷“说客事件”的发生,李定国当即将那清廷使者退到帐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