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263节(1 / 3)

加入书签

叶允忠言道

“微臣早些年尚在辽东时,听那些个索伦部的人说过,据辽河这边,往北数千里,乃是有不少身形体貌,与我们这边截然不同的红毛鬼,常被唤作罗刹。”

其实,明朝人和俄罗斯并非毫无接触,以前通过西方传教士的讯息,还是会有所了解的。

但奈何不得不承认,在疆域统辖,尤其是对关外疆域的统辖上,大明相较于后来的满清,要差许多,永乐以后,负责统辖东北的奴儿干都司便逐渐有名无实,英宗以后,更是基本上只存在朝贡关系,万历以后,连朝贡关系都没有了。

“朕的意思很简单,关外不能过于空虚。”

朱由榔颔首后,对着诸多大臣言道

“这些如野人、海西女真部落,不少居住于奴儿干地区,虽然有独立之虞,但如果大举内迁,那么数十年之后,谁能保证不会招来他人觊觎?”

随驾的礼部侍郎杨鸿不解道

“陛下,这关外俱是穷山恶水,终日寒冷,本就……”

朱由榔直接打断

“穷山恶水那也是大明的穷山恶水!”

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民族国家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很难理解这种地域之争有什么意义。

但朱由榔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让步的,一但今天让出一点,明天就会被得寸进尺。

“朕的意思,与清廷关系亲密的建州部落可以打散,但野人、海西女真,不应该一概而论,而且反而应当加紧其和朝廷的关系。”

“必要时,关外的官府理应给予庇护和帮助。”

诸多宰辅略有不解

但朱由榔却是接着道

“这不仅仅是针对野人、海西女真,也是日后对漠北蒙古、西域诸部的说法。”

“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渤海(指东北、外东北)、西域、北海(贝加尔湖)、安南,本为汉家故土,既如此,其上所生蒸民,便是汉家故旧!”

“开疆拓土,不是说打下来就行了,移风易俗,令汉夷融为一家,方才是百年大业。”

言道此处,朱由榔转首对一旁一直在聆听的王夫之道

“而农”

“臣在!”

王夫之日后主政关外,这些工作,也主要经由他手

“朕打算在辽宁经略使司之外,另设奴儿干经略司,暂时由你兼任。”

“但凡主动归降的海西、野人女真部落,改为汉姓,关外苦寒,其他习俗倒不必过于苛刻,有通达部落头领的,可以授予勋职册封,效土司例,其子嗣中,必须择一嫡嗣,入关内进学,就安排在南京。”

“非入学并中学堂毕业者,不得继承勋职。”

凌威

诸位宰辅大臣们,对于天子这番一改往日从善如流,而近乎于独断专行的决策,并没有什么太大意见。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是真的没把这些“化外之地”当做一回事,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而和威势日重的天子起别扭。

但只有王夫之和瞿式耜等几位或是和朱由榔提前通过气的,或是心中,有所猜度的,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朱由榔是在趁此机会,重新恢复建立以大明为核心的北方藩属体系!

自汉代以后,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都对周边民族享有极强的影响力,以关内为核心,向外辐射,建立起类似于过去周天子那种“天下共主”的合法神圣体系。

比如唐太宗的“天可汗”,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号而已,更是一种类似于后世北约、华约一类,以本国为核心,建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大明朝也是有这样的说法的,尤其是太祖、成祖两朝,征蒙古、下安南,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所列十五个15个海外国家,作为“不征之国”,看似是庇护,其实言外之意就是一种势力归属的宣告。

永乐时期,这一影响力达到顶峰,无论南面的东南亚、日、朝诸国,还是北面的蒙古、西域、奴儿干,都被纳入这一体系中。

但从某叫门天子以后,成祖在北方所建立的威慑,已经荡然无存,蒙古诸部虽然还保持部分朝贡关系,但已然相当薄弱。

而皇太极当初做得最为明智的决策,便是先把关内放在一边,而转头攻略蒙古,将原本和明廷关系还比较亲善的林丹汗击败,自己夺取了蒙古诸部共主的地位。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相当于美帝把整个东南亚纳入北约,直接威胁你的外围战略空间。

眼下北伐战争刚刚结束,国内消耗太大,短时间内不可能重开较大的战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廷眼下就什么也不做了。

虽然没必要打仗,但携着刚刚覆灭清廷的得胜之威,若是什么都不做,未免太过浪费。

此时,随着清廷的覆灭整个关外重新进入了无主混乱之中,朱由榔正应该趁机建立起属于大明的关外秩序。

“之前喀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