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268节(2 / 2)

加入书签

“但凡今日会盟部落,不得私自互相征伐,不得袭扰掳掠内地,不得私下与外勾连,不得僭越名号!”

“尔等可明白?”

“草民等谨遵大汗圣谕!”

众人俱俯首

自从北元遁入草原以后,其实蒙古诸部和明廷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为了和南面互贸或者受岁赏,部分部落会向明廷朝贡。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自己拥有一套独立于明廷之外,并列的权力体系。

简单来说,对于草原部落而言,蒙古大汗和明朝皇帝,是同等的。

林丹汗当年就说过

“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

这也是他和皇太极争端诱因之一,从中便能看出,至少在蒙古大汗的眼里,自己和南面的“南朝天子”是相提并论的,而非是如朝鲜那种朝贡关系。

而今日,朱由榔所作所为,其实跟当年皇太极想要做的事情一样。

就是要把这两个权力体系合二为一!

如果说对于如何处理内部问题,朱由榔心中还算忐忑万分,走一步看一步,那么对于如何经略控制草原,朱由榔却反而信心十足。

原因很简单,对于内部发展问题,他基本没啥先例能够借鉴,只能慢慢摸着石头过河。

但蒙古问题,他却是有作业可抄的。

在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后世的清朝做到了封建王朝的极致。

从皇太极,到康熙、乾隆,清廷通过上百年实践,逐步摸索出的各种政策,都是眼下朱由榔可以直接参考借鉴的优秀范本。

历史上的清廷,对于蒙古的控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皇太极盛京会盟以后,实控了漠南(今内蒙古);康熙多伦会盟以后实控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雍正、乾隆覆灭准噶尔以后,又解决漠西和西域问题。

其中手段,可以说是将软硬兼施、又拉又打、内外相制等等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究其本质,乃是因为清廷本来就不是一个中原王朝,而是关外的游猎部落,本身就是“二元帝国”。

这一点,倒是和昔日同样对草原建立过稳固统治的大唐比较像,因为对于继承北朝政权的唐帝国而言,草原的重要性并不比中原低。

朱由榔本人并不希望日后的大明,也变成如宋代,或是明中期以后那样完全保守于关内的“中原文明”。

一个强大的,广阔的帝国,那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必须是多元化的。

事实上当年朱元璋让自家儿子娶北元公主,未尝没有同样考量,战争可以摆平一时,却无法解决百年、千年的归属,想要彻底同化吞并草原,所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土台之前,金黄色龙纛迎风飘飘,一众头领伏地无言,两侧甲士按剑不语

朱由榔面无表情,缓声言道

“既如此,诸位,今日你我来日君臣,便在此盟誓,有违逆背叛者,当为人神所愤,天地共诛!”

“来人,牵白马来!”

天可汗

贞观初年,东突厥颉利、突利可汗领十数万铁骑,趁着玄武门事变后,唐帝国内部动荡之际,大举南下,挺进至长安城外。

当时全长安不过数万兵马,无抵御之力,李世民便以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在渭河便桥之上,与来犯的颉利、突利可汗斩白马盟誓。

此后三年,唐灭东突厥

故而,这种“斩白马盟誓”的手段,对于这些草原部落而言,未免有些分外之意。

不过倒也不必过多担心,毕竟在座的这些位头领们,怕是连知道李世民和唐朝是啥玩意的都没几个,更别说懂得什么“渭水之盟”的典故了。

不过斩白马会盟这种事情,在草原上并不罕见

更确切地说,不同于中原关内那样通过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熏陶,已经很少需用“会盟”这种手段来进行政治联盟了。

而对于元廷北遁以后,一盘散沙的蒙古诸部而言,会盟,就是确立某股新兴势力或者维护主导权威的手段。

比如当初皇太极就是先孤立林丹汗,将其余漠南蒙古部落拉拢到自己这边,先后于沈阳与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诸部会盟多次。

其人的蒙古大汗名号,亦是第二次沈阳会盟时所加。

如果要类比的话,有些类似于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盟会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