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271节(1 / 3)

加入书签

自古以来,能享受这一待遇的人还真是不多,如西汉的梁孝王、卫青等。

文安之逐渐也坦然起来,他知道,自己的使命终于完成了。

听着两侧军阵将士高呼“万胜”,心中恍惚

其中不少都是他这几年辛辛苦苦拉扯供给训练出来的右军,和骑军兵马。

说起来,虽然说“鞠躬尽瘁,有肖诸葛”,但文安之本人一开始,其实并非什么允文允武的“卧龙之才”。

恰恰相反,他天启二年,三十岁中进士,却只是二甲挂车尾,也没啥经天纬地之才,在庶吉士、翰林院消磨无数大好时光,最后只落得个南京国子监司业,直接被踹到政治边缘。

从此就在国子监教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熬到南京国子监祭酒,然后就因为得罪权贵,罢官免职。

直到弘光朝,江山沦陷之际,也不过一个没实权的“太子詹事”。

他无心功名,不喜交际,一辈子干得最多的事情,不过教书育人。

直到弘光元年,江南沦陷

一片腥风血雨之中,眼睁睁看着自己许多曾经的学生先后殉国

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国子监祭酒,一路往南,见到了正在肇庆扶持朱由榔的瞿式耜。

“如今湖广板荡,孔有德十数万大军步步逼人,眼见就要全部沦陷,牧游(堵胤锡号)那边独木难支,不知汝止(文安之字)兄你……”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除南京司业。崇祯中,就迁祭酒,为薛国观所构,削藉归……隆武二年六月,安之谒世祖于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国变,绝意用世。至是见国势愈危,慨然思起扶之,乃就职。”——《后明史 ,大臣第六,文安之列传》

乡校议政

光烈八年,五月初一

天子下诏,正式答复,允许原川、陕、晋三省总督,兼督理西路军军务,兼光复右军、骑军都督长史,东阁大学士文安之致仕。

并在此之前,加授文安之中极殿大学士衔,并授太傅,赐银万,锦、帛、绢各三百匹,令西安府、成都府、荆州府(文安之故乡)敕建功德牌坊,荆州府、南京敕建宅邸。

御前司仪仗,以三公之礼,礼送归乡。

这个待遇可是真的不得了

其他还好说,什么中极殿大学士,虽然级别高了点,但也算阁臣退休的常见待遇。

主要是这个“太傅”……

注意,不是太子太傅,而是太傅!

这是两码事,太子太傅,从一品,相当于太子的老师,与太子太师、太保,以及太子少师等,并称为“三师三傅”,是一种明代内阁阁臣的常见荣誉。

比如瞿式耜此时就是太子太师。

但去掉前面的“太子”两个字,就显得惊世骇俗了

不难理解,太子太傅,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那去掉太子二字,太傅是啥角色,就不言而喻了……

在有明一代,甚至自唐代以来的近千年间,太师、太傅、太保,就是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没有之一。

《百官志》称其为“三公”,足以表明其含金量。

大明上一位获得如此荣誉的,叫做张居正……

朱由榔对文安之的礼遇,的确是发乎真心,其夫人范氏,加一品诰命,几个儿子,也早已入仕,辛苦多年,总算是能回老家享天伦之乐了。

只是让朱由榔比较头痛的是,文安之卸任以后,他才知道对方身上的担子有多大。

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实在是有些大了

先是四川、陕西、山西三地行政主官,然后是光复右军、光复骑军两军都督长史,以及专门沟通叶尔羌方面的工作。

林林总总,至少得四五个人才够。

财部右侍郎朱继祚调任山西巡抚,都察院副都御史黄景昉,调任四川巡抚,而最为重要的,日后对西域战略有重要影响的陕西,则是直接置了一位总督。

至于人选,也十分出人意料,并非从七部、都察院调取,而是由原光复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出任。

这一任命,是朱由榔经过深思熟虑的,张煌言是明廷文官当中,最懂军事的存在,甚至在军事指挥上,比起军中不少将帅还要出色,故而放在日后针对叶尔羌、准噶尔问题中,较为关键的陕西,最合适不过。

至于后军都督长史,则由原后军录事参军朱之瑜提拔接任,此时的后军都督,已经由王翊接任,其人与朱之瑜是至交好友,搭配愉快。

原本的历史上,王翊在浙江殉国,刚好是在中秋时节,逃亡海外的朱舜水听闻以后,发誓从此不过中秋。

-------------------------------------

处理完西北事宜,朱由榔并未停下脚步,天子仪驾接着继续折返往东,出潼关,入河南地界。

如果说陕西,起码在文安之五年多兢兢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