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1193节(2 / 3)

加入书签

度。

一旦灾荒来了,要减产,百姓便会主动节衣缩食,以确保全家人能活过灾年,加上地方衙门官仓赈济,坚持过半年之后,基本上新的庄稼也该有收成了。

山西备灾粮只能支民一个月,实在是远远低于朝廷要求。但这并不是山西布政使司与地方衙署不作为的结果。

朱文奎想了想,开口道:“为支援朝廷大军北征,山西无论是行省,还是府衙与县衙,亦或是百姓,都给予了大量支持,许多百姓家甚至连存粮都交了出来,无数人争着抢着运粮给大军,这才有了北征大军在忽兰忽失温的大捷。”

“父皇说,北征大军的后勤过七成落在了山西百姓身上,是他们推着大军穿过瀚海找到鞑靼主力的。没有山西百姓的全力支持,北征大军无法全无后顾之忧地深入作战。如今山西百姓遇到了困难,朝廷不能寒了人心。”

“一个月的支用粮食,加上百姓家存粮,也很难支撑三个月。眼下纵是让山西行省高价收购粮食,商人闻风而动也未必能满足当地所需,毕竟这已是十一月,寒冷凛冬,走粮走路不比春秋。最主要的是,朝廷不能只依靠商人来解决这次危机。”

夏原吉微微点头,询问道:“殿下的意思是,从京师征调百姓运粮去山西?”

朱文奎摆了摆手:“孤认为,朝廷不需要征调百姓。”

“这……”

夏原吉有些疑惑,运粮不征调百姓那怎么办,总不能动用京军吧?

朱文奎笑着对夏原吉说:“将京师的粮仓打开,免费发放给自山西移民至京师周围的百姓,每一户发三石。另外,发出告示,朝廷将调两万京军为山西输粮,并将路线图标注出来,一并告知百姓。”

夏原吉眼神一亮。

朱文奎的意思很清楚,当初朝廷从山西移民出来,如今这些人在北京及其周边已彻底扎根,这个时候给他们发粮,并告诉他们军队即将往山西送粮。

这个举动直接的结果便是,身在此处的山西人回去看看,带着粮食回去过年,支援自家的父老乡亲渡过难关。

朱文奎将一场粮食危机转化为了亲情回家之旅,转化为了团聚之行!

没错,这些百姓加上京军,其实并不可能送上海量的粮食解决山西的问题,但这些动作的声势大,影响大,可以彰显人心,也告诉天底下所有人,移居他处的百姓生活得都好好的。

夏原吉敬佩不已,朱文奎似乎继承了朱允炆的睿智,他不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考虑问题本身,还考虑更多的东西。

“若是如此,晋商为得晋民人心,定会跟着一起行动。朝廷再调山西周围粮仓之粮,那这场粮食危机可解。”

夏原吉沉声道。

朱文奎微微点头:“与内阁商议之后,若无问题便早点办吧。至于调京军,我会去找父皇说。”

夏原吉了然。

朱允炆在送走郑和、朱棣等人之后回到北京后基本上是三日一朝会,平日里不知去了哪里,是不是在后宫忙着造人,还是微服私访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官员们知道的并不多,坐在武英殿处理公文的,主要还是太子。

但军政、宗室、二炮局等文书,还是直送朱允炆,并不送东宫。

所有官员都已经习惯了,别看朱文奎年纪不大,可和朱允炆一样都很聪慧,记忆力很强,善于总结经验,加上经过迁都筹备这些事的磨炼,更让朱文奎显得沉稳了一些,太子处理公文就处理吧,反正当年老朱也是这样干的,只不过那时的朱标刚刚成年。

北京西山。

一枚炮弹飞过长空,落入石灰圈内炸开,扬起灰尘。

朱允炆放下望远镜,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陶增光、胡元澄等人说:“黑火药的威力已经接近尽头,继续研究下去,也无法更多提升其毁伤效果。”

陶增光、胡元澄等人连连点头。

胡元澄感叹道:“这两年我们一直在优化配比,提高纯度,可始终可以感觉到瓶颈。毕竟最佳配比已然找到,材料纯度也已到了难以再增加的地步,若一味增加火药用量,确实可以提升射程,但对于火器本身也是一种损害。”

陶增光跟着说:“虽然二炮局已经在寻找新的材料来取代颗粒火药,可目前并没有什么进度。火药司的人也很苦恼,前面到底还有没有路,有些人产生了怀疑。”

朱允炆想了想,让陶增光召集二炮局所有匠人。

二炮局的匠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千六百余人,正是他们保障了大明军队的火器应用,也是他们不断创新、优化,这才有了膛线火铳、膛线神机炮,让更先进火器出现在大明。

看着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朱允炆站在高台之上,肃然喊道:“朕听闻有些匠人担忧火器的研究已到了尽头,再多的研究也不会取得新的突破。这样的话朕是不认可的,回到十二年前,洪武火铳破皮甲是多少步?五十步!洪武神机炮普遍射程是多远,不过三里!”

“可经过这些年来的研究、改进,如今新式火铳不仅可以实现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