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长宁将军 第88节(1 / 3)

加入书签

很快,他便成了被迁怒的对象。他不再是那个曾经的先帝托孤之臣了。从前他如何风光霁月,如今便如何居心叵测。小民们从前曾经如何地对他仰望、交口称赞,甚至将他视若神祇,如今便如何地感叹知人知面,却不知心。

用手推倒了神像,脚自然也不会软。

他头上的光环褪去了。他俨然辜负了先帝的信任,变成一个心机深沉、权倾朝野的大权臣。“欺世盗名”的冠帽,隐隐地戴到了他的头上。关于他为何当初不顾反对,坚持一定要打仗的目的,也变得清晰了起来,再也无法遮掩。

传言,他要登顶,就只差最后一步。这场战事,便是他预谋的脚下的最后一块垫脚石。西关变乱,正是上天意欲阻拦的结果。他的恶,却要天下人去共同承担。

就这样,民间关于之前星变和地动的各种臆测,也开始死灰复燃了。

既然高祖陵寝出过祥瑞,证明当今少帝龙脉传承,是天命所归,那么,像彗星西出、荧惑守心这种预示帝王有灾的天相,自然是少帝身边存有祸患的证明。

谁是祸患?

不言而喻。

传到后来,皇宫当中那个从前原本被人非议,人人盼他退位让贤的少年皇帝,变成了一个可怜的身不由己的傀儡。

传言,他受到了摄政王的监控和压迫,一言一行,皆非己意,包括如今这场劳民伤财的北方战争,也非他本意。

满朝上下,面对摄政王的淫威,无人能够反抗。

自然了,这些都是宫外坊间的小道之言。

朝堂之中,大臣和官员必定不会如外头的升斗小民那样,因眼界天生有限,注定只能盲人摸象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走。

但,到了今日如此地步,摄政王和少帝表面看着依然和气,实则日渐疏离,这一点,谁都已是收入眼中。

这些时日以来,因为西关之变,朝中原本坚定主战的大臣,如方清等人,甚至是贤王,面对着汹涌的质疑和问责之声,也不得不沉默了下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开战后沉默了的人,又重新活跃了起来,暗中积极奔走。

还有一拨,原本哪边也不想站——或者说,不敢站,譬如,以丁太傅为代表的人,现在,终究也是身不由己地被卷了进去。他们无不感到焦虑和仿徨。

到底站在哪一边,现在已超越一切,成了他们亟待做出抉择的难题。

暗流涌动之中,这样的情绪,在三天之前,达到了最高点。

三天前,朝廷收到了一道来自雁门的最新奏报。

在西关危难之时,北境雁门,也同样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炽舒抓住雁门兵力空虚回援未到的机会,迅速调集他当时在周边能集结的全部大军,共计十几万之众,疯狂攻打雁门。

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的狄骑,姜祖望布防,退守到青木原。他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带领将士浴血奋战,硬生生竟靠着不到三万的人马,在这里抵挡住了对方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牢牢守住青木原,未曾后退半步,直到回撤的中路军赶到,回会师之后,将狄军又杀了回去,再次打回到了恒州一带。

这场雁门保卫之战,真正成就了姜祖望的战神之名。

这许多年来,雁门战事虽频频发生,但多是局部冲突,往往不用等到他亲自出马,战事便已停息。军中人都知他年轻时便有战神之名,但也仅此而已。

直到这一次,所有人方得以亲眼见证,何为出入战场如无人之境。他曾数次在战局胶着不利之时突阵,神威凛凛,无人可挡,于万军中斩敌将之首,从而力玩狂澜,扭转战局。以致于到了后来,他帅旗所至之地,狄军望风披靡,纷纷绕道,无人胆敢和他对战。

然而,纵有擒虎缚龙之力,他却也是个人。

就在雁门无虞,所有人都松下一口气的时候,他支撑不住,倒了下去。

据说当时,战事刚刚结束。战果不易,满场都是劫后重生般的欢呼声,却唯独不见大将军,最后当部下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一个人在大帐中,倒在了地上。直到那个时候,众人才知,原来西关消息传到的当日,他便旧伤复发,只是一直压着,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到了那时,他的伤已是极重,呕血不止,人数度昏迷。

这道奏报,是他随后短暂清醒之时口述,由文书代笔而成。

他揽下了用人不当的罪责,为西关之变,向朝廷请罪,也为自己无法再继续统领这场北方大战、辜负皇帝陛下的信任而深感内疚。为避免耽误前线大事,他已临时授命长宁将军,暂时代他摄理军务,继续号令大军。

最后,他在奏报中说,这并非是他用人唯亲的提议,涉及国战之事,他绝不敢如此。同样,正是为了战事考虑,他才不能为了避嫌而弃用。这不但是他个人的举荐,也是军中上下一致拥戴的结果,所以,他斗胆提请朝廷,希望朝廷予以委任。

三天前,朝廷收到这道奏报之时,高贺第一个出言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