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名士 第101节(2 / 4)

加入书签

室子弟的教育并不懂,后来和大舅哥王济一合计,干脆就照搬了自家教育孩子的规章制度——六岁开蒙拜师,十二岁送“大学”,除了生病,寒暑不缀。

如今还留在京师的皇子、世子都被鞭策的哭爹喊娘。

有些卫恒和王济觉得卫璪、卫玠看一遍就会的东西,这些皇子学十天都记不住,王济就会用“你们都是辣鸡”的眼神看他们。简直是精神折磨。

楚王世子和卫玠说老实话:“我从辟雍离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王将军太可怕。”

楚王世子再怎么成熟,也还是个孩子,他知道他要努力学习,振兴封地,但他也受不住那般高压的学习。但是偏偏校长是王济,王济是驸马,是所有皇亲的长辈,从尊重长辈的角度都不能惹,最主要的是,也惹不起……王济可比他们会玩。

至今,楚王世子在去太学的时候,路过辟雍都有点腿软。

“辛苦你了。”卫玠不算特别真心的安慰了一下楚王世子,因为在他看来,他二舅一点都不可怕啊,爱笑、会玩,还随身装着糖果,除了总爱说他是他的妹子以外,近乎完人!

对此,楚王世子其实也是值得的,所以,他有点同情司马顼。

是的,同情司马顼。这位皇子殿下也快入辟雍学习了,而他长在卫玠身边,深受卫玠影响,对王济一种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将来入了辟雍面对强烈的落差,想想就很惨。一想到自己经历过悲惨事别人也要经历一遍,甚至更惨,楚王世子就忍不住的开心。——人类劣根性啊劣根性。

过了辟雍,就是洛阳太学了,最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洛阳太学门前的标志性石碑建筑。

那碑高一丈许,广四尺,一共有四十六枚,始建于汉灵帝时期,由当时的名儒蔡邕、马日磾等书写刊刻,记录了包括《尚书》、《周易》、《春秋》等在内的春秋名著。石经的名字换了好几个,但内容还是这些内容,最早叫熹平石经,如今叫正始石经。嵇绍等人最近在忙着要时换时新,弄出个永熙石经,结合古迹,增添当代新的书法。

卫玠被晋惠帝钦点着也写了一段,还没有被能工巧匠开始拓印,因为哪怕是卫老爷子、卫父那样的大书法家,都写写换换了好几次,总觉得不甚满意。卫玠就更是重视了,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身边的朋友,总觉他何德何能能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

在太学前下马,卫玠和楚王世子遇到了不少同学,与住在校舍的,也有早上从家里赶来的。

卫玠和楚王世子算是洛阳太学里的知名人物了,哪怕没见过卫玠的,在见到卫玠那张见之忘俗的脸后也会迅速反应过来这就是卫玠了,这也只能是传说中“谁家璧人”能够拥有的容貌。

一路行来,遇到不少和卫玠打招呼的同学,卫玠也笑着一一回应。

“身体已经好了。”

“谢谢关心,没什么大碍。”

“感谢之前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没多少话,却足以让与卫玠搭上话的学生高兴一整天。

卫玠和楚王世子在进入太学后,并没有分道扬镳,反而一起相携着去上了由国子祭酒裴頠亲自讲学的《崇有论》。

对,你没错,国子祭酒,来太学讲学。

这是每一个月洛阳太学就会和国子学发生一场辩论考试的彩头之一,谁家赢了,谁家的老师就要去对手家“帮扶弱小”,讲学一个月。

这种“输了反而占便宜”的不讲道理的奖励方式,很显然是出自卫玠之手。

当年下套的时候,把国子学一帮世家子弟整的一愣一愣的,好像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帮着洛阳太学取长补短了。赢了,洛阳太学得名,输了,洛阳太学得利,他们当初到底是怎么稀里糊涂就同意这种事情的?

如今回想起来,好像只剩下了记忆里卫玠笑的比冬日阳光还要温暖的笑容,以及拉偏架的晋惠帝的一声:“恩,既然诸位卿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吧。”

决定什么了?

怎么就愉快了?

等等啊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互相别矛头的辩论竞争一直保留至今。六年的时间足以它成为一个传统、一个惯例,洛阳太学也从一开始的“输了也是我们赚了的”乐呵心理,转变成了如今“劳资下个月一定要送劳资的老师去嘲讽隔壁那群傻逼啊啊啊”的雄心壮志。

不过,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大部分时间还是国子学的老师来洛阳太学讲学。

在卫玠代表洛阳太学出战的时候,往往才会赢得胜利。可是卫玠身体不好,先不说他经常请假,只说哪怕他能坚持日日上课,他的家人不会同意他每个月都来一场过于耗费心神的辩论。

当然,也不是说没了卫玠,洛阳太学就彻底不行了,他们偶尔也能赢(楚王世子的“童子郎”头衔就来自于此),只不过赢面还是不够大,达不到卫玠心目中所期望的五五之数。但至少每一年都是在进步的,洛阳太学与国子学之间的差异在有目共睹的缩减着。

国子学诸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