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74章(1 / 2)

加入书签

从此居家二十年不问仕途,属实是有点让人欷歔。】

朱瞻基:……不是啊,我说这个李贤到底是谁啊!(忍不住侧目)

他心里其实已经积攒了不少的疑惑了,不差这一个李贤,可是这割裂的形象真的让他忍不住想要发问。

感觉他好像在后世人的口中,常常徘徊在能臣和烂人之间啊?

朱瞻基:挺有能力的一人,但是很烂?

【话说回去,聊完了王竑我们来讲一讲商辂,这也是一个传奇级别的人物。】

景泰群臣的目光再度忍不住暗戳戳移向了商辂——这回有所准备的阁臣更加从容了。

风姿清俊的青年人面对四下的注视不动如山的沉稳,脸上半含着淡然温文的笑意。

【他是明朝唯二两个连中三元的文臣,在前一个黄观被官方取消了这一荣誉之后,更是在大明文化界独领风骚】

朱元璋:?

他记得黄观这个名字,去年才被他选上来的连中三元,怎么可能不印象深刻?

但——“怎么会被官方取消荣誉?”

老朱丈二摸不着头脑:那黄观不过是一介文人,并且人看上去也还不错,能犯下什么大罪连“连中三元”这个荣誉都不被官方承认啊?

【他的一生经历了二起二落,虽然是在正统一朝中的进士,但真正得以施展才干的时期却是在景泰和成化两朝。

正统十四年,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由于阁臣人数稀少,他和彭时受高谷与陈循援引同时入阁,成为了明朝两个最快步入权力中枢的例子。】

“阁臣?这个阁臣到底是什么玩意?怎么就成权力中枢了!”

朱元璋发现自己的心跳在这短短的几行字之间都不由急促起来——老朱当年之所以废除丞相制度,所期望的难道不就是将朝廷大政完全握在自己手中吗?

他先前听到后世人说了一句后期内阁坐大,还以为是王朝走到末期,无可奈何会发生的堕落。

谁知道这才是朱棣曾孙的辈分啊,这内阁就已经成为权力中枢了?

明朝的权力中枢难道不是只该有一个皇帝吗?实在不行,对于文臣能够参与进去的机构,你说六部也可以啊,怎么就内阁了呢!

他半是怀疑半是恼火的目光迅速找准了他此刻最能针对的对象:已经偷偷摸摸远离起他来的四儿子朱棣。

“老四,你别走啊,跟你爹我好好聊一聊,什么叫做内阁啊?”

朱棣:爹啊……有没有种可能我还没干过这事啊!

您就别折磨您现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儿子我了啊!

【当然了,我相信有人会问:可是内阁的膨胀难道不是在明朝中后期吗?

内阁在前期应该只是朱棣因为要兼顾军事北征,对于国政实在有点忙不过来而设置的秘书机构啊?初衷还是让翰林学士得以观政呢。

为什么会说景泰时候的内阁就已经进入权力中枢了呢?把后面嘉隆万时期放在哪里啊?那才叫各方文臣大佬你来我往相互争斗的真·刺激场面啊!】

朱棣抓住了后世人递过来的救命稻草,一扭身就避让开了亲爹的“魔爪”,接近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驳:“爹啊,你看!这原本就是个帮忙侍奉文墨的官职啊!”

这后来在子孙手上膨胀了,能关他什么事啊?

老朱哼哼了一声,这不尴不尬地有点动不下去手。可是看着这儿子以为能逃过一劫露出的庆幸小样,又感觉有点手痒痒。

【在景泰初年的时候,内阁当然还算不上权力中枢这个词。

虽然阁臣们曾经掌握过票拟权这种东西,但是界限依旧比较模糊,很多被认为是三杨作为辅政大臣才能拥有的特权。

于是,当年资历尚浅的商辂、彭时二人才能顺利入阁,而没引来过多的争议,觉得他们是“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但随着景泰执政,面对大半个朝堂或多或少都跟堡宗有点瓜葛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把握朝政,他选择扶持内阁上位。

一方面是因为内阁在职权上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所奏多系制诏、机密重务,理不宜在五府六部奏杂事后”,本就容易赢得皇帝的亲近。

而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这些阁臣的地位和职权,往往都与皇帝的信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天然就容易和朱祁钰站在同一阵营,奉行着他的意志。

所以重用内阁,就会很有利于他加以制衡朝中时不时就掀起一波的鼓吹正统的风气。】

本来还为着自己之前的疑惑解开了,而对儿子带点恨铁不成钢的朱瞻基哽住了。

他原本以为是朱祁钰没受过正经的政治教育,不得不提拔内阁来辅助自己处理政务——结果这个原因估计确实也有,但最大的根源好像依旧在堡宗身上?

你能怪朱祁钰吗?好像可以,但好像又确确实实是形势所迫。

朱瞻基停止了思考。

要不他还是继续骂堡宗吧……

【他提高了内阁群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