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ahaxs.com

第38节(2 / 3)

加入书签

锋下,赵国北退,几乎让出了在上党的所有势力范围,沿皮牢、端氏、光狼城及泫氏一线修筑长城,抵御魏韩进一步进攻。

所以对赵王而言,得到了祖父、父亲丢弃的上党是他厉害,如果战败就退回长城后,也不是什么大事。

本来上党就不是赵国的,赵王此次出兵,只是想试试自己厉不厉害。

至于长平战败耗费的粮草兵器和兵卒,赵王认为耗费得起,不会影响赵国的国力。

别说赵王,赵国朝中包括蔺相如在内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所以他们没有竭力阻止赵括领兵,以免得罪马服子和赵王。

朱襄知道,只要赵括兵败后能扯回长城内,确实如赵国所想的那样,即使兵败对赵国的损害也并不大。

谁会想到长平之战最终只有两百多个士兵回到了赵国呢?

六月的时候,赵括还是领兵出发了。

沿着潞水走半个月左右,赵括就该到达长平,把廉颇换下来了。

此次赵括去接替廉颇,又带了近十万兵卒。

朱襄坐在田埂上,看着田地里稀稀拉拉的黍稷,目光放空。

六七月的黍稷已经黄了。今年邯郸附近还算风调雨顺,虽然劳动力不多,没能精心伺候田地,田地里的黍稷仍旧结了穗,等着农人去采摘收割。

仲夏初秋的暖风吹过,金黄色的黍稷哗啦啦作响,跟着暖风旋了个圈,好像是在向农人招手,告诉他们可以收割了。

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发须枯白,背驼得就像是车轮的老农正拿着豁口的镰刀,艰难地割着黍稷的穗子。

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四肢细长,肚子圆鼓鼓的小孩正俯身捡着地上穗子。

小孩个头很矮,不需要多努力就能捡到零散的穗粒。将穗粒捡起后,他不顾穗粒上有泥土,也不顾穗粒割喉咙,悄悄将穗粒塞进嘴里细细咀嚼,露出了开心的神色。

老农回头看着小孩在偷吃穗粒,用镰刀的把手敲了一下小孩的脑袋。

小孩没有哭。他举起一片黍稷枯黄的叶子。老农点头,他将叶子放进嘴里咀嚼,表情仍旧很开心。

朱襄放在身体两侧的手指动了动。他想站起来,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做。

嬴小政站在朱襄身后,皱着眉头问道:“舅父,我可不可以把我的糕饼给他?”

朱襄道:“别去。现在到处都是饥饿的人,你若送给那对爷孙糕饼,会引来许多人哄抢,危及你的性命。我已经让人把赵王送回的千金和赠礼换作了粮食,每日以赵王的名义在村口施粥。他们不会饿死。”

嬴小政在朱襄双腿上坐下,不顾会弄脏朱襄的衣服,抱着双腿道:“舅父很早就准备好了?他们都能活下来吗?”

朱襄道:“我很早就准备好了,但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来。”

嬴小政把肉乎乎的小下巴搁在自己的膝盖上,不高兴地看着面前的田野。

田野上明明有黍稷,却如荒野一般寥无人烟。

如那对爷孙般努力收割田地的人,竟是很难看得到了。

这并非村人懒惰。家里没人劳作,税赋却要继续交。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又饿又累抢收下来的一点点粮食,交了税之后就没有了,而他们劳作之后必须吃更多的粮食。这样很容易饿死。

村人守着家里不多的粮食,待在家里闭门不出躺着不动,就能尽可能地少消耗粮食。若征收的官吏来了,饿得半死不活的村人就对官吏说,粮食都在田地里,让官吏自己去收,全都收走,他们一点都不要。

除了他们实在断粮了才会踏出家门,还有一种情况。就如远处那对爷孙一样,老人生了病,快死了,他赶紧去收割粮食,自己累死在地里,收割的粮食交完税,还能供养家里的幼儿。

这就是如今农人的智慧。

朱襄的施粥,救不了他们为了养活家里的幼子,而自己放弃的生命。

嬴小政问道:“不能像去年那样,让贵族们的门客帮忙收割吗?”

朱襄回答道:“不能。门客收割其实只是一个起一个象征性地带领作用,实际从事劳作的是赵王和贵族麾下的兵卒。但现在邯郸已经没有那么多兵卒了。”

嬴小政问道:“但我看邯郸城内官吏们仍旧在举办宴会,参加宴会的人仍旧多得肩膀挨着肩膀。让这些人去田地里,肯定能收割掉大部分粮食。”

朱襄回答道:“那些多得肩膀挨着肩膀的人都是士子,他们比门客的地位更高,更不会下地。农家曾经希望君王和农人一样下地干活,他们就是看到了这一幕。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每个人往高处走,都是希望自己不再经历劳苦。如果让不应该下地的人下地,那么君王手下将不会有贤能之人投奔。”

朱襄和嬴小政一问一答的时候,荀子用腰间的剑当拐杖,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也看着荒芜却又确实丰收了的田野。

荀子曾以为,朱襄不会理解他的思想,不会成为儒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